潘达斯奈基 - 一次全球性的互动叙事实践

作者:loloGet
2019-01-03
6 2 0

(本文仅有少许剧透画面)

非线性的交互性叙事,对于作为游戏玩家的我们,可以说已经很习惯了。很早期的 RPG 游戏中,就已经有了“Choose your own path”的概念,这几乎是一个标准的技术实现,甚至它的诞生都不会让人觉得惊讶:但凡是学习过某种计算机语言的人,哪还有不理解 if .. then .. else 流程分支结构的呢。

游戏在互动上先天具有的优势,使得互动电影成为可能。我们现在最熟悉的可能应该就是 Quantic Dream 公司的作品了,他们以推广互动式叙事而闻名于游戏圈,而且同时拥有制作游戏和电影的经验。而他们的三部知名作品《暴雨(Heavy Rain)》《超凡双生(Beyond: Two Souls)》和最近的《底特律:化身为人( Detroit: Become Human)》,可以说都代表了同时期互动式叙事游戏领域的最高水平,而且还在不断提高和发展中。

可 2018 年圣诞,一则消息却让不少人吃了一惊:《黑镜(Black Mirror)》的新一集(圣诞特别版)将会以互动电影的形式登上 Netflix。

一时间,Netflix 帐号 + 云梯成了淘宝上的热门货,每个人都想参与到这场全球性的互动电影实践中去。

黑镜:潘达斯奈基

每年的圣诞,都会有无数的爱好者在等着最新的《黑镜(Black Mirror)》,国内也不例外。2018 圣诞的时候,也就是新一集上映前,甚至有爱好者开始组织集体观看最新的圣诞版。我记忆中,之前也有参与过一次集体观剧的体验,那是《迷失(Lost)》的最后一集,我和十几个人一起,在一家酒吧中共同观看了大结局——追了多年的剧集,终于落下帷幕,剩下无数未填的坑。可见《迷失》是多么影响巨大的一部剧集。回到当下,能做到这样影响力的恐怕只能是《黑镜》以及《权利的游戏》了吧。

不过不晓得最后他们是怎么观看的,因为这是一部互动电影,那么大家是怎么选择的呢?投票么?我不知道,互动电影让电影变得更加个人化了,一同坐在电影院集体欣赏影片的仪式感完全不存在了。

《晚班(Late Shift)》让观众在影院中来自行选择剧情走向

互动电影在游戏平台以外的尝试其实早就有,很早以前甚至录像带时代都有过这样的尝试。而且 Netflix 也不是第一次尝试(比如儿童节目《靴子里的猫》等几部互动内容)。之前《晚班(Late Shift)》也做过观众集体观影的试验。只不过这一次,用这么强的 IP,这么大的力度来推广互动电影,还真是让人挺意外的。

有趣的是,这部新的《黑镜:潘达斯奈基(Black Mirror: Bandersnatch)》讲述的故事基础也是有关游戏开发的,估计 Charlie Brooker 的团队应该也玩了不少的互动叙事游戏。但是在流媒体平台上播放的互动电影和游戏平台上的互动叙事游戏面临的技术挑战可能完全不同。游戏平台上制作互动内容现在虽然也都是真人动作捕捉,但是物品、场景、动作都可以复用,因此可以实现的复杂度更高,挑战在于叙事本身。而流媒体平台上则要准备好各个分支的剪辑,还要面对流媒体预载的问题,工作量巨大,没有互动游戏灵活。《黑镜:潘达斯奈基》号称视频总共超过五个小时,这里应该没有水分,甚至可能会更长。比如一次失败的选择后,有时会回放前面经过的历程,而这些回放是经过再次剪辑的,都是实打实的视频片段。

那么看过以后呢?

个人观看感受

不得不说,互动电影确实可以让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节目上,因为观众并不是很知道一会儿是不是该做出选择了,虽然不选择的话也会自动进行,可是谁会在有选择可能的时候不去试试呢?所以,在跟手机屏幕抢夺观众注意力这一点上,互动电影算是往前挪了一步。

不过对某些观众来说,比如我。我更喜欢窝在沙发中,准备好吃的喝的,关掉大灯,打开地灯,抱上我的狗,安安静静的欣赏我心仪已久的影片。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惬意(cozy)”。而现在则必须要手拿鼠标或者机顶盒的遥控器,紧张的准备着,准备做出下一个决定。这多少有些让人出戏啊……

关键是,我做出的决定好像都只是一个蝴蝶效应,剧情并不能根据我的选择走向我想要的合理结果,它只有固定的几种走向,而且都很失控,这实在令人沮丧……当然,这也是互动叙事的软肋,说白了,大家都是“伪互动”,这一点在纯互动电影上感受更是明显,对于想要更多自由的观众来说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影片的剧情走向也令人莫名其妙,觉得牵强,也找不到之前《黑镜》能给人带来的犀利感。观看过程中,第一次出现的 meta 元素让我感到有趣,我将打破次元壁的桥段几乎走了个遍,可以说是观影过程中最欢乐的时刻了。可是……meta 也不是那么新鲜了,实验戏剧都不屑于搞 meta 了吧?而且,作为流媒体平台互动电影的破冰之作,meta 元素用过之后,你不能总通过 meta 元素来吸引观众吧,这“一招鲜”的亮点不太可能现在每一部互动电影中。

观众告诉主角,自己正在 Netflix 上看他,并替他做出决定

另外一点,影片中科林这个角色很让我感兴趣,当然这是因为他是一个天才的游戏设计师,而他口中讲出的对电子游戏的理解有些让人开脑洞,如果他能再讲多一些就更有意思了。不过可能因为我从事的领域跟游戏相关,放到游戏无关的观众那里并不会有太强的感受吧?

反反复复选择了多个不同走向以后,兴趣几乎已经消失殆尽了。这个等了一年的《黑镜》,是一个技术上“革新”的作品,我不得不说这种尝试是值得鼓励的激赏的,甚至无形中还让盗版显得有些无力。但是我真的只想安安静静的看一部我一直想要的新《黑镜》!

网上流传的 Reddit 网友 alpine- 制作的分支图

所以呢……

其实就算观众没玩过互动叙事的游戏,那么或多或少也早就尝试过“Choose your own adventure”的书籍吧,那玩意儿历史更加久远。所以人类从来就停止过想要过上有分支的生活。但是这些书籍也好,游戏也好,就没真正让人满意过,包括已经有了很大进步的《底特律》。也可能是真正完美诠释互动叙事的电影或者游戏还没有诞生吧。

互动叙事可能需要跳出 Yes / No 的窠臼

所以,《黑镜:潘达斯奈基》还可以说是做得不错了,几种结局中,我也“打出”了充满温情的结局——也是我最喜欢的结局。

如果说非要将《黑镜:潘达斯奈基》与以往的《黑镜》作出比较,那么,它在形式上确实是一个巨大的突破。观众从以往目击技术对人类造成的改变,变成了亲身参与技术的革新,而所谓的“自由意志”,其实是不存在的。那么这倒是比较切合《黑镜》系列的主题。而蜂拥而至的观众纷纷按下鼠标,试图要去决定人物的命运,甚至有些“行为艺术”的既视感了。从这个角度来看,整部电影的无聊感、压迫感、不成熟感,反而就成就了一部全新意义上的《黑镜》。如果真是这样,那就很 NB 了。

上面这句话应该算是我能对《黑镜:潘达斯奈基》做出的最高评价了。但从个人角度来说,这一部,还是系列中最差的一部(虽然不具可比性)。

其实,我是多希望能看到一部原汁原味的传统《黑镜》啊。你能想像,如果《权利的游戏》也让观众自行选择流程,会有多么糟么?

最后,好消息是:《黑镜》第五季,2019 年虽然可能集数会少一些,但是还会有(via The Ver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