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邀请 14 位游戏设计师,搞了一场大展览

作者:楊靜
2022-10-16
5 0 1

电子游戏能有多真实?

电子游戏可以向我们展示此时此地的一些东西吗?

我们可以通过电子游戏体验真实的历史、文化和生活吗?

或许,下面这场活动能够回答这些问题。

“游戏地图:关于并不遥远世界的考古学”旨在剖析游戏如何透过趣味盎然的游戏机制及构建虚拟世界,成为述说历史故事、表现文化传统及复兴群体经验的媒介,邀请参加者体验游戏故事情节的发展,领略电子游戏对于现今当下所透露的讯息,并了解游戏世界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本活动由位于西九文化区、亚洲首间全球性当代视觉文化博物馆 M+ 与香港歌德学院携手呈献,与 Current Plans 及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合作,并与独立游戏展览策展人杨静(也就是我)联合策划。

这是什么活动

这将是一个为期一周的大型活动,从 10 月 24 日周一到 10 月 27 日周日,我邀请了二十多位来自香港、大陆、台湾、韩国、德国、加拿大等等地方的设计师和艺术家,在深水埗的独立艺术空间 Current Plans 相见。

每天都会有四五个游戏的设计者带着自己的游戏,分享游戏设计理念和过程,也会有工作坊和交流会,与到场或线上的朋友一起玩与脑暴。

在这期间,你能听到艺术家 Peter AC Nelson 畅谈电子游戏的 Mod 史,以及电子游戏从个人娱乐系统到在线社群工作坊的转变过程——Peter 不仅是一名专攻于视觉艺术的学者,也是 Mod 领域的专家:他在 CS:GO 中还原了九龙防空洞,再现了香港那段战争岁月。

Peter AC Nelson,Autosave: Redoubt

无独有偶,参会艺术家 Vvzela Cook 也擅长以游戏作为媒介讲述香港的历史。不过,她讲述的是香港的未来史:Vvzela 的代表作《机密录》系列将地下九龙城寨与 AI 技术混合,描绘了一个赛博朋克的仿生人城市。

Vvzela Cook,《机密录:重写》

游戏不仅能够讲述历史,还能够塑造历史。以《帝国时代 2》为例,即便更新数个 DLC 和续集、代表了更多的文明和种族,该游戏对历史的描绘仍显示出一种根深蒂固的西方偏见。而专注于印度等殖民地地区游戏传统的学者 Souvik Mukherjee 就将在这次的活动中分享自己对这一系列现象的研究和看法。

《帝国时代 2》的 DLC:《印度王朝》

相比于宏观的历史本身,有些参会者更关心历史长河中的个体经验:80 年代的两个香港女孩,如何相遇相知相恋?千禧年前夕的小镇青年陈亮,如何度过 20 世纪的最后一天?在告密横行的威权社会,作为监控者的你,是选择把邻居交给有关部门,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Charissa & Tida,《夏天的一天》

《旁观者 3》《完美的一天》《最黑暗的档案》《夏天的一天》等作品旨在探讨上述问题,而他们的创作者也参加了此次活动,并将同 Henrike Lode (南非游戏工作室 Nyamakop 首席游戏设计师)一起分享有关游戏叙事的思考。

Jörg Friedrich,《旁观者 3》

当然,除了历史和未来,游戏更关乎当下。作为一种社交空间,游戏让你有了和朋友(或虚拟朋友)深入交流的更多可能性。

还记得我之前做的《遗忘工程师》吗?在这个部分,同我一起完成《遗忘工程师》的艺术家 Alan Kwan 将进行主题为“游戏中的孤独者”的演讲。或许,他的演讲会让你对游戏的社交性有更深刻的理解。

杨静,Alan Kwan,《遗忘工程师》

到了周五和周六,这个活动的联合主办者 M+美术馆也会加入——周五晚上,我们会在美术馆做一个 Play Party,《文字游戏》和《完美的一天》的游戏主创将来现场和大家一起打他们的游戏。

Team 9,《文字游戏》

周六早上,我们则会在美术馆举办一个世界观设计工作坊,在两个小时内重新想像和设计一个虚构的香港,香港本地很有名的唱作游戏人黄靖和舞蹈艺术家谭之卓来和我一起做 Game Master。

为什么起这个名字

今天的我们处在一个与游戏共生的时代,所谓的虚构世界正在和我们的真实世界争分夺秒,瓜分我们的注意力与时间。我们的神经和肉身是早已实现的元宇宙传感器,带着我们在脚下世界与掌上空间之间吸收、体验,然后反馈、再生产。

最近五年,我在游戏里穿梭,我玩游戏,也做游戏,写游戏,也展览游戏,这样暧昧的距离,越来越让我觉得游戏根本不只是游戏,不只是虚构,它早就成为现实的砖瓦,在神经末梢挑逗我们。世界的细微末节通过游戏将自己转存在我们的脑海。游戏设计师与艺术家不过是这些奇怪细节的搬运工,在其物理载体消失之前,用程序语言帮助它们完成数字转生罢了。

这样的转世投胎也不新鲜,香港作家董启章几年前出版过一套很有趣的故事集“V 城系列”,里面有四本好看的小册子:《地图集》、《梦华录》、《繁胜录》和《博物志》。每本都载有几十篇篇幅不长的散文、故事,记录或虚构了 V 城(香港)回归前后的样貌。里面有很多短暂存在于这个城市的故事,如今大多烟消云散了,但心底的 V 城印记被作家化为铅字,流传下来。

四本书里,我最喜欢的是《地图集》,董启章写香港的地名、街名、植物与地标,在史实基础上编撰过去、现在和未来。这 V 城亦真亦幻,像是一棵历史树上蔓延出的很多可能,每条枝蔓都是其他枝蔓的互文。V 城不是官定历史教科书附录里笔直繁琐的时间线,而是无数信史、野史(被烧了的与尚未写的)和传说的叠加。视觉上我想象它是现代派的画,近看是密密麻麻的斑点,太细碎,近乎无意义,但稍微添点距离,一整个时光就铺面袭来,把我们卷进去。或是立体派的作品,所有造型平铺一起就显得奇怪,但加点动态想像,车水马龙,似水流年,都活了。

董启章《地图集》封面

《地图集》的英文名叫“The Atlas: Archeology of an Imaginary City”。自从知道这个译名,我就念念不忘,不由想到这些年爱不释手的游戏,不也是一卷又一卷的地图集,记载着存在于现实与想象之间的所谓虚拟世界吗?那些最好的游戏,就是各种半真不假细节叠加出的灵光,比如《荒野大镖客 2》让人心旷神怡的策马扬鞭,逍遥法外,雪中的印第安部落,沼泽中的鳄鱼和它代表的刺激与危险——美国牛仔不惜一切代价守护的自由。其实那些最让批评家诟病的游戏,也在某种程度上捕捉了现实社会中的不堪或不体面,如恋爱向游戏里对男男女女的物化、性化,霸道总裁或性感美女,不断充值可以购买的皮肤、墙纸、房间、家具,不正是消费社会的娃娃屋版本吗?

于是,活动的名字就叫 Game Atlas: Archeology of a World not Faraway(游戏地图:关于并不遥远世界的考古学)——我把董启章的“想像”改作“并不遥远的”,想淡化游戏的幻象层面,更关注它和我们那被遮掩的亲近距离。

来看展吧!

展览信息如下:

时间:2022.10.24~2022.10.27 晚八点

地点:深水埗 Current Plans


时间:2022.10.28~2022.10.29

地点:香港九龙西九文化区博物馆道 38 号


语言:英语

价格:免费,需要注册

电话:2802 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