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玩过的解谜游戏里,你是否无法再想起游戏和游戏里角色的名字,而只对只对某个困扰着你许久的线索留有印象?漫长的解谜过程中,是否只是撞大运般的随机探索,而并不是如柯南破案般的谨慎推理?当解谜游戏,遇上耐人寻味的叙事剧情后,对迷团背后的真相,你又是否会对生活有更多的思考?
作为国内外多项独立游戏领域至高荣誉的获得者,由 Happy Volcano 制作的带有叙事剧情的冒险解谜独立游戏《The Almost Gone》(忆落迷境)就是这样一款有点与众不同的作品。一边是唯美视效带来的春日暖阳,一边则是知名作家构思的梦魇黑烟。简洁的 INS 风和如同糖果般的 Low-Poly 场景下,你需要从梦幻甜美的微缩世界里,通过残存的记忆碎片和立体回环视角,去寻找隐藏在光明背后的黑暗。在上线移动平台和任天堂 switch 平台后,6 月 26 日,《The Almost Gone》也终于上架到 steam,原价 35 元,首发 8 折仅 25 元限时优惠!
从光明到废土,都藏在清新脱俗的 Low-Poly 视效里
《The Almost Gone》是一个基于 Low-Poly 搭建起来的世界,当你初见他时,你或许为游戏的简洁而甜美的画风所惊艳。5 个不同的章节,各自对应着一种不同的主题色彩,就像是一块被拆开的七巧板一样等待着被人一一拼合后,去发现隐藏在这一块拼图下的秘密。
立体回环视角下的微缩模型,是钢筋水泥都市里最流行的简约 INS 风装修。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你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小西洋镜世界里的一花一草,小到桌角揉成一团的废纸,大到泛着雪花的荧屏。而随着逐步接近真相,这个被编织出来的世界,也会经历着如同旭日东升到夜幕降临般的变化。从甜美可爱的暖色小屋,到黑白交加的事故现场,光明到废土的角色交替,在色彩慢慢的流动中,在承转起合的音乐里,悄然完成。你的内心又会有怎样的变幻?是回忆?是恐惧?是悲伤?是心疼?
小心思的机关,被地牢式迷宫无限放大
加入了叙事剧情之后的《The Almost Gone》,是一款更加线性的解谜游戏。每一个场景下的被放大的物件,都带着主角对生活的只言片语。他们只是主角的呓语吗?还是隐藏着各个机关的关联线索?3D 西洋镜的设计思路,可以让你 360 度,近距离地感受到每一个角落里有可能隐藏的小秘密。虽然关卡不同,但这些无数的小秘密,却又组成了一个最终的真相,被埋藏在游戏的终点。每一次你以为的结束,其实都只是离真相更近了一步而已。
《The Almost Gone》是一款既休闲又烧脑的解谜游戏。但他的烧脑并不全集中在机关线索的破译上。同一个关卡下,不同场景的叠加和转换,从卧室到客厅,从地下室到阁楼,你每进入一个场景,都会有多个不同的方向选择。就像地牢里的迷宫一样,往左还是往右的问题,会在悄然之间,成为你前行路上的迷雾。而新场景下每一次的随机视角转换,又像是有一只无形的幕后黑手,在试图偷偷抹去你过往的存在痕迹。这也意味着,对《The Almost Gone》来说,想顺利通关,靠的不只是逻辑,空间感同样很重要。
GAME OVER 之后,解谜游戏也能有千人千面的体验?
对很多人来说,解谜游戏的结果大都唯一,最大的乐趣或许但在于中间的探索过程。《The Almost Gone》通关后,却并不只是只有“圣人模式”。侦探小说般叙事剧情地加入,带来的不只是抽丝剥茧般令人酣畅淋漓的破案过程,还有无数对于人性及生活的思考。
《The Almost Gone》是一个上帝视角的世界,表面上看,这只是一个类似时间回溯的解密故事,透过旋转、缩放等各种简单操作,就能感受到解开各种迷团时的快感。但对剧情党,或者侦探小说爱好者们来说,这款游戏大概又会是一部可以值得细细品味的文学佳作。喜欢生活气息浓重点的,你或许可以品出家庭伦理剧的种种是非;对刑侦案件有研究的,你大概能感受到字里行间,透露出的种种匪夷所思……与其说这是一个带有剧情的解谜游戏,倒不如说这是一部集合了心理学、刑侦学、人际关系等各种元素的文学作品。每个人都能在这部小说里,读出自己对生活的理解。
总而言之,在《The Almost Gone》里,你能以一种更加活泼的方式,以文学叙事和游戏玩法相结合的方式,去重新审视对于当下生活状态的反思。对这样一种体载和世界观设定的游戏来说,这样的结局算不算是另一种 happy ending 呢?
我也一起来不负责任猜剧情啦:
最近由 方程 修改于:2020-07-08 07:42:56主角似乎是个小有名气的建筑师,负责了自家所在小区的住宅基建。他设计的房子和他爸的一样是豆腐渣工程,某天,暴雨来袭,整个小区就全塌了。他当时在树屋,他觉得树屋是“安全”的,估计是因为树屋的基底(树干)不是由人类负责设计的。主角对树屋有感情,并非因为那是“最好的作品”,而是因为那是“第一部作品”。他是发自内心热爱着工程学和建筑设计的吗?不知道,至少知道在事故前他对这份专业还是蛮自豪的。
房子崩毁,亲人惨死,这样的“事业末路”也可说是和当年的自己老爸如出一辙了。
那么,亲子关系方面呢?主角希望女儿有一个比自己的更幸福的童年。当女儿对机关与建筑表现出兴趣时,他是很高兴的;即使女儿不一定真的对建筑工程学有兴趣,他也想为女儿提供最好的教育、“从娃娃抓起”——这样的桥段会不会太“老套”了呢?对了,不知道女儿喜不喜欢小动物?主角之所以不允许女儿养宠物,估计是和他小时候的宠物朋友们被自己老爸杀害的“悲痛回忆”有关吧?……或者是他自己杀的?他老爸命令他杀的?不清楚呢。
谈到对女儿的期待,他妻子也差不多,区别只在妻子的取向是文学、主角的取向是工程。妻子对自己的事业(故事创作)似乎也是类似的矛盾态度,夫妻俩还挺像的。两人的婚姻和感情生活原本也算不上“亲密美好”,若不是有女儿在,大概早就离婚了。妻子长年患有抑郁,女儿死后,妻子就疯了,进了精神病院。估计是有愧于心吧,主角于是便放任妻子呆在精神病院里自生自灭,一年后,妻子就真的死在病院里了。
事故后这期间,主角一直困在树屋里让自己睡觉,持续遭受憎恨、内疚、悔恨、悲伤、自卑的折磨。活该吗?当然活该,因为明白这一点,他才如此痛苦。世上值得他牵挂的事物已经几乎全部消逝——只有他自己的生命和理智尚且还在。所以才说是almost gone而不是all gone。
……这个“almost gone”是一种精神凌迟,是一种比处决和虐杀更残忍、残酷的惩罚。主角若能和女儿一同死去或者和妻子一同失心就好了,比起这样困在“灵薄狱”永不超生……要仁慈多了。(这故事是天主教式的吧,不讲“留得青山在”或“信主得永生”那一套的……)
最近由 方程 修改于:2020-07-07 16: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