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灵诡计:幻影侦探》:此生难忘的一夜冒险

作者:泊君Parkman
2023-07-13
3 0 0

相信对熟悉《逆转裁判》系列的玩家来说,巧舟这个名字一定不会陌生,作为《逆转裁判》之父,其笔下诞生了一个个充满魅力的人物,一桩桩曲折离奇的案件,一篇篇打动人心的故事,它们一直令接触过该系列的玩家记忆犹新,满怀感动。

然而巧舟的另一名作《幽灵诡计:幻影侦探》(Ghost Trick: Phantom Detective,下称《幽灵诡计》)却相对不那么广为人知,这款于 2010 年登陆 NDS 平台的悬疑解谜游戏玩法简单又不失趣味,每名角色都个性十足,更重要的是,游戏具有大量令人始料不及的神展开,以及震撼人心的大反转结尾。这一切,使该作成为了不少玩家一生难忘的游戏回忆。

十余年来,本作收获了无数好评,被不少玩家认为是巧舟最优秀的作品,即便是在 NDS 这样诞生了无数经典作品的传奇平台上,《幽灵诡计》也经常能在许多媒体的“最佳 NDS 游戏”评选中跻身前列。只可惜,游戏优秀的素质未能在市场激起波澜,种种原因导致本作销量惨淡,尽管后来推出了其他语言版本,也有移植到安卓和 iOS 平台,但商业成绩却始终没有起色,《幽灵诡计》也不得不逐渐淡出玩家的视野。

也许是卡普空听到了玩家们的心声,今年 6 月 30 日,《幽灵诡计》终于以高清重制的姿态在本世代主机与 PC 平台上与玩家重逢,诞生 13 年后,这部在小众玩家圈中饱受赞誉的“神作”,是否还能再度惊艳众人?游玩过 Switch 版本后,笔者将自己的游戏体验分享如下。

(以下内容存在少量剧透,请谨慎阅读。)

“鬼把戏”

在“幽灵诡计”这个名字深入国内玩家内心之前,汉化组曾为本作起了另一个译名——“鬼把戏”,某种程度上讲,这个译名更加贴合玩家在游戏中的行为。玩家要扮演开场便已经死亡的主人公,始终以灵魂状态附身于各种物品之上,并通过操纵物品改变现状——比如让自行车铃铛响起以吸引杀手的注意力,或是打开柜门弹飞偷吃的老鼠。

而在此之前,主人公往往需要不断附身到相邻物品上,来移动到特定位置。附身既是操纵物品的前提,也是移动的手段,但由于附身能力涵盖的范围相当有限,所以如何利用附身物品的特性及周遭环境,并以此到达目的地,便成为游戏的挑战之一。举例来说,玩家可以通过附身在轮胎上使其滚动;或是附身在警察手里的警棍上,靠警察的移动搭个“顺风车”;甚至需要通过更复杂的即时组合操作才能到达目的地。一个简单的“移动”,其实也是关卡设计的重要一环,“如何才能到达目的地?”有时会成为需要玩家详加思考的问题。

玩家要通过以上手段来达成游戏目标,而在很多章节,这个目标会被设定为逆转他人死亡的命运——因为主人公还有另一项能力,即附身在死者之上,并穿越至其死亡 4 分钟之前的时间点,在 4 分钟的时限里,利用“附身”和“操纵”所引发的蝴蝶效应,避开受害者死亡的命运,改写故事的走向。

本作的关卡大抵上基于这套解谜框架设计,玩法本身很简单,无非是附身到物体上后查看能否互动,再根据物体的功能和造成的影响,思考如何利用这些手段达成游戏目标。

然而精妙之处在于,关卡中相当数量的互动元素都是动态的,比如行走的角色或是在天花板旋转的挂饰。这需要玩家全程参与,时刻在动态的关卡中观察各元素,找到解谜要点,抓住稍纵即逝的突破机会,及时进行附身与操纵的多次组合操作,以此攻略关卡。因此,本作的关卡设计不会让玩家因无事可做感到无聊,而是一直保持在思考与解谜的活跃状态中。

其次,开发组巧妙利用了现实背景的设定,将大量日用品设计为攻略关卡的工具,使得玩家在解谜时既感受到符合直觉,又能因发掘出物品的妙用而恍然大悟。同时,物品与物品之间的连锁反应也能提示玩家持续摸索谜题的答案,最终,当玩家在场景中设下的“机关”如愿运作并顺利解决谜题后,攻略关卡的成就感便随之而来。

随着游戏推进,关卡难度会逐渐上升。不仅如此,后期关卡还会随着玩家能力的变化增加新的解谜方式,这要求玩家打破常规,尝试不同思路。与此同时,在充满趣味的前提下,本作的关卡设计也保证了挑战性。

当然,这一核心玩法的实际表现存在一些缺陷。比如缺少更加开放的解决方案;个别谜题的设计有些生硬,需要玩家反复试错才能通过,导致此过程很难为玩家带来积极的游戏体验。但总的来说,本作基于“附身”和“操纵”的核心玩法,仍然能撑得起本作十个小时的体量,给玩家带来充足的乐趣。

聚光灯下的人物

受限于 NDS 的机能,原版《幽灵诡计》并不能实现摄像机移动的效果。于是,为了引导玩家视线,开发团队采用了类似聚光灯的设计,而聚光灯方案的提出,则是基于本作独特的演出方式,可以说是顺理成章。本作的视角几乎全程固定,玩家会像看舞台剧一般观察角色的行为,聚光灯出现在舞台上显得再自然不过。类似舞台剧的演出方式,也为本作的独特气质打下了基础。

暂时先回到巧舟的名作《逆转裁判》系列。《逆转裁判》的人物塑造手法简单有效,它会给角色设计夸张甚至做作的形象和动作,以此放大角色特点,并在玩家心中留下鲜明且深刻的印象。在人物塑造手法上,《幽灵诡计》与《逆转裁判》一脉相承,但更加激进。比起后者的传统文字冒险游戏视角,《幽灵诡计》的“舞台”视角可以展现更多的人物动作,容纳更夸张的人物形象,再配合本就相当风格化的美术,使得最终呈现的人物演出更加“放开手脚”。它会让一位警长以舞代步展示轻浮的形象;会在贵妇人的举手投足间不断强调其上流气质;哪怕是角色发病,在将死之时的挣扎动作,也会被塑造得滑稽、充满喜剧色彩,以对角色形象进行反讽。

本作的故事虽然只发生于短短一夜,但却牵扯到众多人物,在夸张人物演出的加持下,想必甚至连名字都没有交代的角色,也能在玩家心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正是本作通过演出给人物注入的独特魅力。

一如前文所提到的“喜剧”,在本作中,巧舟独特的幽默感也没有缺席。从《逆转裁判》系列开始,巧舟就喜欢让角色“演漫才”,一方扮傻一方吐槽,双方的位置有时还会切换,由此创造出许多令玩家捧腹的桥段。这种幽默时常能作为严肃时刻的调剂,给玩家带去欢乐。在《幽灵诡计》中,众多充满个性的人物互相碰撞,对白的趣味性自然得到了保留。同时,这种幽默还在聚光灯下的独特舞台得到了新的表达出口,借由角色极具特征的浮夸表演和肢体动作,玩家在看到某些角色登场的瞬间便会忍俊不禁。这种字面意义上的欢乐在游戏流程中高密度存在,甚至在一开始便定下了基调——试想一下,什么样的游戏主人公,会在开场就以撅着屁股趴倒在地的形象示人呢?

无声欺诈

故事是本作的最大亮点,也是多年来最为人津津乐道的部分。《幽灵诡计》是一部极其看重初见体验的作品,玩家游玩前了解的越少,游戏体验便越美妙。接下来,笔者会试着在不剧透的前提下,向读者传达本作故事的魅力所在,但若读者希望获得最佳游戏体验,也可以选择跳过这一部分。

如果要找出一件与悬疑作品最为相似的事物,笔者的答案可能会是魔术,因为二者都具备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错误引导(Misdirection),即通过各种手法将观众的注意力引至别处。于是,当重头戏登场时,观众会因为眼前所见与此前所见不连贯,而产生无比颠覆的感受,然而,重头戏的准备工作其实一直在进行,只是观众的注意力被转移了而已。在悬疑作品中,错误引导也有一个专有名词来指代,即“叙述性诡计”。

《幽灵诡计》里,主人公在故事一开始便已经死亡,也失去了所有记忆,“我是谁?是谁杀了我?”,这两个在开篇就提出的问题构成了主人公行动的核心动机,并驱使着主人公在各个场景间探索。游戏初期,玩家还只能被动地解决眼前事件,接收有关信息;但当接收的信息足够多,角色们的形象在玩家心中也得以确立之后,随即发生的故事会马上将其推翻,令玩家感到错愕、不可思议,这便是《幽灵诡计》开始表演魔术的一刻。

《幽灵诡计》的一大魅力便在于此,层层反转扣人心弦,仿佛一出出精彩的魔术表演,令许多玩家欲罢不能。从前中期开始,游戏便会不断给出大量颠覆玩家已知信息的谜团,让玩家感到惊奇,并激起好奇心。重重谜团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为玩家提供了推进游戏最重要的驱动力,同时,这一驱动力会随着游戏进程不断变强。因为玩家会发现,疑惑不但没有被消除,遮掩真相的乌云反而越来越大,一头雾水的玩家会为了扫清心中疑云,全力冲向结局。

魔术只会到表演结束为止,但悬疑作品却通常要包含揭秘过程。在这一部分,本作称得上天衣无缝,甚至可以说是编剧巧舟的“炫技”。

本作共有 18 个章节,从大约第 6 章开始,游戏便一路狂飙,抛出大量让玩家一时无法消化的展开。甚至到了相当后期的第 14 章,玩家非但完全见不到任何回收伏笔的迹象,反而又遇到了全游戏中最令人匪夷所思的反转。如果玩家提前知道了游戏共有 18 章,说不定会开始猜测其中一些伏笔已经无法回收,要留待续作解决了。

游戏故事最令人称奇的一点便在于此,本作只用一个简单的核心诡计,便将所有疑点尽数解答,所有伏笔悉数回收,最终悬念的揭晓也足以令所有玩家目瞪口呆。玩家会惊讶于自己为何忽略了游戏中再明显不过的提示,让线索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溜走。这正是巧舟在本作中所表演的惊天魔术,最终的谜底如幽灵一般,如影随形又难以发觉,直到最后一刻突然出现时,才把所有人都惊得瞠目结舌。

巧舟编写悬疑故事的技法如此纯熟,以至于他可以放任已进入大后期的故事继续向玩家抛出一个又一个重量级谜团,而在故事最后,当一切被信手拈来地解决之时,玩家会承认巧舟确实拥有这么写故事的底气。

不仅如此,巧舟扎实的人物写作功底也为后期以及结局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在故事最后,除去真相揭晓带来的冲击,角色自白所带来的情绪震撼也是游戏体验的重要部分。如果说人物演出是将一个个各具特点的人物形象烙印在玩家脑海里,那么巧舟的笔力为人物塑造所注入的,则是展现人物的不同侧面以及深度,并让他们走进玩家心中。不只要揭晓真相,还要带来温情与感动,这种总是试图冲击玩家泪点的人情味,是《幽灵诡计》与《逆转裁判》系列共有的重要特质。笑中带泪的游戏体验,想必也是许多玩家重要的游戏回忆。

被重新擦亮的遗珠

最后再来聊聊高清重制版的重制力度。不同于《逆转裁判 123:成步堂精选集》(2019)只是简单粗暴地将原版的像素画面高清化,《幽灵诡计》的重制版显然要用心不少,不仅以高清画面再现原版的风采,还为角色和场景补充了更多细节。同时,得益于极具特色的美术和流畅的人物动作演出,原版在 NDS 上本就惊艳的画面表现经过高清重制,即便放在 13 年后的现在也丝毫不显过时。

本就评价颇高的音乐在本次高清重制版中也得到了重新改编,以当今技术重编的音乐不失原版风味,改编力度恰到好处。若有玩家希望重温原版音乐,也可随时无缝切换,这一照顾不同玩家需求的举措甚是贴心。值得一提的是,负责原版作曲的杉森雅和,也是《逆转裁判》成步堂三部曲的作曲家,而此次负责重编工作的北川保昌同样曾为《大逆转裁判》系列作曲——《逆转裁判》系列作曲家的新旧交替,也随着这次《幽灵诡计》重制重演了。

除此之外,本次高清重制版还在原版基础上增添了许多内容,比如原画集与新旧两版原声音乐,以及移动端版本的限定内容“幽灵拼图”。玩家通关后,也有充足的内容可以享受。

距离第一次通关本作的原版已有八年,但笔者仍对结局和众多人物记忆犹新。毫无疑问,《幽灵诡计》是电子游戏史上一颗险些被遗忘的明珠,而此次卡普空拭去这颗明珠上的积尘,令其全新呈现,既弥补了许多死忠粉丝的心头遗憾,也为许多只闻其名的新玩家们提供了一次领略风采的机会。希望这颗被重新擦亮的遗珠,能在更多人心中留名,映射出更璀璨的光芒。


封面:《幽灵诡计:幻影侦探》
*本文内容系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indienova 立场。未经授权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