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回帖谈论“我为何不买游戏”时,我写道:
我现在每个月大概会花300元买书,但一分钱也不想花在游戏上。不止不想买,而且还懒得玩。腾讯这个月给Switch国行赠送了四款游戏,我下载了四部,全都没有玩。平时晚上和中午空闲的时间,都用来读书。
作为消费者,如果让我从主观心理上谈谈“弃游从文”的原因,大概就是:
当下的独立游戏,都像是打麻将或吃火锅,可有可无,有时候甚至还浪费时间消耗精力,麻烦得很。而小说社科哲学之类的书,却是真的有趣,能砍中我的心境,回应我的忧虑,甚至会给我的日常带来乐趣、滋味与游戏性。于是我渐渐地就不玩游戏,跑去读书了。
总感觉,人啊,有时,为了阐明某些观点,说话总会绕很多弯弯,会在说话的过程中不断编造想法。
“弃游从文”的理由?
——因为值回票价?因为能为生活注入意义?因为砍中了时代之殇和灵魂苦楚?因为有趣?
哪有那么复杂。
从前我的一篇博客日志:
之前给网友推荐《罪与罚》,最近她买了。
自己推荐的书引起了别人的兴趣,感觉有点高兴。
推荐《罪与罚》是因为我觉得她很像主角。拉斯柯尔尼科夫的一些行为和决定颇为耐人寻味,值得深挖细究。许多现代小说的情节发展太讲究“合理”,人物行动都有明确的动机,遵循明确的善恶观和价值观,这样的人物,反而不真实,缺乏灵魂,也违背了情感发展的正常逻辑。现实中的人的所作所为,大部分都是动机暧昧甚至莫名其妙的,你可能会突然同情坏人,可能会突然觉得恩人面目可憎,可能会对幸福感到恶心转而追求倒霉,可能会因为喜欢的姑娘不喜欢自己而感到开心,会做出这样那样的不合常理的事情的才是人。
通过探究拉斯柯尔尼科夫等人物行为和想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思想背后潜藏的逻辑)。
了解自己,然后呢?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走到“了解自己”这一步就足够了。研究,那是学者的工作;学习,那是学生的工作;批判,那是评论的工作;构建,那是文人的工作;经营,那是商人的工作。对读者而言,书读过后,一切就结束了。读书的目的就是读书,读书的目的就是其自身,没有再多的外在目的,所以,读书才是幸福的、自由的。
《麦田里的守望者》里的“恩师”安多里尼先生会告诉你,读书是为了让你知道有很多人和你一样孤独,让你可以变得更坚强,更勇敢。《心灵捕手》里的“导师”桑恩医生会告诉你,读书是为了让你走得更远,见得更多,能有机会成为更好的自己。别听他们的。让他们的大道理吃屎去。
我的看法没有变过,人读书,就是为了读书。玩游戏也是一样的,就是为了玩,哪有那么多的理由缘因动机作用驱力价值和意义,又不是工作、学习或研究。能说出口的理由,都是用来哄人(抬杠)的。这跟柏拉图对话录里的叨叨念是一样的道理。苏格拉底说的话,他自己可是一句都不信。
------
另附,几篇最近刷到的公众号文章:
------
冷静点,缓下来,多想想,不要让自己把自己给骗了。
暂无关于此日志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