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日记是我和肥内学来的。他写电影日记。但我从来没坚持。写得也不好看。总之,indienova 社群的包容,还有更新功能,似乎再适合不过了。那么就开始吧。请多指教。
8.21
打算开始重启一下 Experimental Game Workshop 的介绍,因为感到基本概念之上它仍是值得关注的内容。而其课程设计也更是我理想之中的所谓 Game Jam 的模样,或许更加类似工作坊。而且应该是我要融入的工作方法。(更加基本的,也许并不一定是 Experimental。但 focus 是重要的。)
首先还是从 Walking Sim 开始,虽然已经被说滥,大概就因为如此才要说。其实倒也不然, 其他概念也许无从着手,也更加不为人所知。
先去看了一些例子。CMU 工作坊之中列举很多,还是有许多可能我们并没觉察。很多概念就此僵化实在是很可惜的事情。
Dinner Date
我可以看到它的努力。开头声明”你不是在扮演自己,而是主人公。“这样的声明有用吗?玩家可以被这样的声明推到距离之外吗?
在形式上。(手势)或许是为了表达身体与心理的关系。但是,这个关系本身存疑。
Proteus
Little Party
没玩下去。可能并不是因为诸多制作上的问题(画面,交互等),而是那种老套,陈旧的感觉。不能从这个游戏中得到更多,是我最不能忍受的感觉。
gigoiastudios
梦
梵高画传
艺术与游戏(其实更是交互)的结合
MirrorMoon
推荐读物
Introduction to a Critique of Urban Geography
晚上听了点 Game Design Zen,讲到 Paradox of Choices。当然是从 Sid Meier 的选择而来。但选择太多未必是一件好事。
8.22
好像 Lieve Oma 之后很久没玩过类似的让我还蛮感动的作品?Ray 君推荐的 like roots in the soil,五六分钟的流程,结尾让我头皮发麻。没办法我就是喜欢这种像诗一样隽永的作品。但最好的不是这一点。最好的是,你可以讲“桃花依旧笑春风”,讲“近乡情怯”(其实不准确,因为我没文化就想起来这个),但游戏怎么来表现?切换(而且不只切换,无缝)这个办法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通勤时间终于把《翻译者》看完,短篇集这种东西就和专辑一样,就算收录旧作,重新编排也让人感慨。有关时局的部分我其实看不明白,也不那么关心。某些形式上探索还是有趣。她与同辈不一样,真是一个字一个字磨出来。喜欢《喧嚣》和(当然)《翻译者》。
8.27
周末除了帮妹子跑腿之外,晚上终于抽空玩了一下向前借我的 ARMS。大概 5 小时左右。最直观的印象是**简洁**(而非简单)。简洁部分来自于直观,也大刀阔斧地删除了任何不必要的设计。所以观战的某只非玩家也说,“这游戏也太简单了吧。”进阶的所谓“技巧”其实也是非常**直觉**的。果然我其实也不是玩不进去游戏。果然第一方作品还是好。果然还是买乌贼娘吧。
为什么总觉得你像台湾人。。。。
@疯王子:不明所以,但将之视为表扬…
@ayame9joe:就是说话用的词汇,不像大陆人。
@疯王子:我讲话比较像大陆人
@eastecho:你是黑山人,黑山佬妖,RUA!
@疯王子:你不能歧视东北人啊
@OTAKU牧师:谁歧视东北人了。
@OTAKU牧师:不不不, @疯王子的黑山老妖是爱称。
@ayame9joe:哈哈
@ayame9joe:差不多,你们也应该叫他黑山佬妖,哈哈哈哈。
感觉就是在听一位朋友絮絮叨叨~很喜欢
ARMS 还是没有买,但是又买了一堆 PSV 盒装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