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方程 2025-03-05

    比起那什么和这什么,人与人的价值和梦想(在乎之事)不可通约,才是最残酷的。当我好不容易终于在杂志上登出作品,向亲朋好友报喜,迎面扑来的却是“稿费多少”、“名气大吗”、“这有用吗”、“棋子罢了”、“放低期待”、“继续努力”之类的莫名其妙鸡同鸭讲话不投机的东西,我就觉得,这世界的文艺已经不再值得我在乎了。

    每个人都在攀登自己的山、都对他人的山漠不关心。

    最近由 方程 修改于:2025-03-07 07:20:10
  2. 方程 2025-03-09

    今天开坑新书《疲于做自己:抑郁症与社会》,“法式”视角的抑郁史,习惯“美式”视角的读者可能会感到新鲜。墙裂推荐。

    实话说,在国内,如今抑郁症的“知识普及”已经很成熟了,农村的三岁小孩也知道那是一种可治可防可痊愈的疾病。以至于,事情突然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当一个痛苦的人获得“抑郁症”诊断,他的痛苦仿佛立刻得到了“合符科学的解释”,突然,他的倦怠被视为可解决的困难,他的忧愁被视为可修复的问题……

    病理化抑郁,或可以卸除抑郁主体的“罪责”,为她或他承诺一个有希望的“出口”,但同时,却也架空了承受着痛苦的主体的、人的尊严,“他只是病了而已,不必较真对待他的想法”。显然,这样的结果并不是我们想要的答案。所以说,万一人的痛苦不是病,药不可治,那该怎么办?接下来会怎么样?可以感受得到的是,“唯一正确答案”的世界观显得越来越不可靠了,世界也许终于要开始变得更有趣了。

    • 方程 昨天 04-26 23:15

      @方程:回来多唠叨几句……这书读完了,整个精神疾病从20世纪初起至今的社会史,确实有意思,学到了很多从前想不到的和没见过的。精神史如今还在继续,会不会“要开始变得更有趣”呢?

      八年前,刚刚遇见Undertale和见证者的那几年,感觉,就像是见证着一些前所未有的新事物正在诞生、展开。

      将来还会再有这样的事吗?

      希望会吧。社会史和文化史告诉我肯定会有的,常识也告诉我肯定会有的,但我就是控制不住感觉不会有,不会有希望了,一切都完啦,不会再有新事物啦,没救啦,文化业完蛋啦,文艺界完蛋啦,从今开始往后未来的无数个年年月月直到地球爆炸都只会是一模一样的重重复复的没完没了的“果然如此”和“又是这个”啦。——我真想说服自己相信这些预感都只是典型的悲观和抑郁。

您需要登录或者注册后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