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方程 2021-07-16

    最近在各种书评影评专栏和社区之间跳来跳去,接触了很多信息,感觉脑袋快要累死。今天我听说一部日剧《暗之伴走者》,主创是漫画圈的长崎尚志,这个长崎尚志和我一直在追的漫画家浦泽直树有很深渊源,而浦泽直树的个性和作风和电影人是枝裕和也有相通之处,是枝裕和的电影《小偷家族》关注的主题和90年代的社会派推理很接近,说到90年代,那个时代的动画例如《飞跃巅峰》《蓝宝石之谜》《天地无用》……又开始吸引我了,之后又想起了作为“90年代日漫的守墓者”的今敏的《妄想代理人》和《东京教父》……

    脑袋负担好大。我以为自己不是创作者所以就没必要养成好习惯;其实作为观众,好的习惯也是能救命的。

    这些信息最初出现被我注意到的时候,大都是些“不值一提”的小线索:某句推荐语、某个名字、某张海报的图像、某段网页超链接——很琐碎的东西,不值得专门开一篇“笔记”来记录;事实上,它们的一部分到后来也的确是无关紧要,渐渐被遗忘了,但另一部分却会在某个时候开始变得重要,不再是“琐碎小事”,到了那时候再想记录就迟了。没有记录下信息源,要做考究是很难的。

  2. 方程 2021-07-16

    即使想去做,遇到任何在意的信息就写便签,也是够呛。我刚刚听说了漫画家“芦奈野仁”和“板垣巴留”,如同这样的“使我感兴趣”的名字,平均一个月内就大概能出现几百个甚至上千个。难以想象我会养成习惯把每一个都“随手”记下……

    • tanyyt 2021-07-16

      @方程:虽然只看过一本《20世纪少年》,但浦泽直树的风格真的让我印象深刻,现在还能记得当时看这本漫画时,想停却停不下来的感觉。

      这个笔记方法我最近才开始实践,对于它的实际效果还不太好做评价,不过我发现在写所谓的“卡片笔记”时,不需要有太多的心理负担,甚至它其实就是一个便签。只不过需要把那些记录随时会蹦出来的想法的“临时笔记”和正式用于知识体系的“正式笔记”区分开。
      我使用的软件是flomo,它的产品设计理念就是强调便捷和简练(并没有在打广告),记录起来还挺方便的。https://help.flomoapp.com

      不过就我的情况来说,平时想法会比较少,至少不像你描述的那样,一个月内有几百上千个...但是还是推荐去试试,即使只是当作便签来写也可以,因为心理学上有一种叫做蔡格尼克记忆效应的说法,大概是指那些未完成但现在不能执行的任务(比如想起某一些信息去了解,但现在又没法立即去了解)会占用大脑里的短期记忆空间。把这些任务或者说想法写下来会有助于释放短期记忆,让大脑有空间产生新的想法或者把更多空间用于当前正在执行的任务上。

      最近由 tanyyt 修改于:2021-07-16 09:39:37
    • 方程 2021-07-16

      @tanyyt:谢荐!

      flomo这个名字有点不吉利……音近FOMO,fear of missing out,“错失焦虑”,人们因为担忧错失好东西而变得不理智,大大小小什么东西都想拥有。作为应对错失焦虑的工具却用了这名字,有点自贬和反讽的意味了……

    • 某个人 2021-07-19 微信会员

      @方程:现在我是不敢不记,一天几条十几条都有,就和你上面说的那样,一首歌的旋律、一部电影的片段都在头脑中很清晰,但就是不知道名字,也不知道何时何地看的听的,那种感觉很抓狂,尤其是要再次引用的时候

    • 某个人 2021-07-19 微信会员

      @tanyyt:notion路过

您需要登录或者注册后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