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制作中,往往重要的不是演员,而是语言,镜头语言,当我们在欣赏一部电影的时候,往往会被一个漂亮的画面所吸引,即使人物只有一个剪影,即使画面内容十分的简单。而电子游戏的制作,同样需要镜头语言的修饰。
与常见的摄影,日常的记录不同,电影摄影是被导演安排好的,在特定的时间节点,每一个镜头的构图,焦段,摄影技巧的运用都能对电影的整体叙事和美感起到优化作用。
镜头语言不只是一种美学的表现,同时也是对故事的一种可视化修饰,在电影《我是山姆(I'm Sam)》中,男主人公Sam和Michelle Pfeiffer饰演的律师丽塔因现实而崩溃的桥段中,导演使用了大量的手持摄影镜头,也就是模拟徒手举起摄影机的轻微晃动。
手持摄影在此段中的运用含义在于展现男女主角崩溃时夸张且连贯的动作,渲染了二人之间对话的真实性,这是手持摄影经典的使用例之一,当角色对话时,通过一段手持摄影加长焦特写面部,使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角色的语言及神情上,增加观众的代入感。
我们应该看过一些卧底记者或者紧急拍摄的一些非正常记录视角,画面抖动且需要认真听片段中的内容。电影中就运用了这一点,在电影中这个场景中,导演运用了巧妙的镜头语言配合两人对话的内容,为观者营造了真实的氛围,就像是"真实发生且被无意记录下来一样"。
同样是氛围渲染,在经典恐怖惊悚电影《闪灵(The Shining)》中,知名导演库布里克运用在了另一种氛围渲染上:"紧张"。
与《我是山姆》中不同,库布里克将一段长运动镜头设置在了男主的孩子三次在狭小的过道中骑儿童车的场景中。
在最后一段脚踏车场景中,主人公骑着脚踏车缓慢前进,没有任何的配乐,只能听见脚踏车轮子碾过地面的辘辘声。狭窄的过道只有主角一人,抖动的视角,再加上循序渐进的提琴声,镜头一镜到底转向一侧,双胞胎站在走廊的尽头凝视着主角。
这段镜头运用了当时十分新颖的「斯坦尼康」技术,也就是摄影师通过身上的斯坦尼康稳定臂全程移动跟拍,而不是像之前由固定滑轨来完成追拍的任务,值得一提的是,这段就是由斯坦尼康的发明者Garrett Brown亲自上阵拍摄的
斯坦尼康的好处是什么?好处在于我们在不断的进行跟踪时,画面主体不变,在过去以人体作为稳定器的情况下,画面呈现不规则的抖动,是不受控制的,在这种第一人称或主体构图不变的运动镜头下,人体稳定器的随机大幅抖动可能会引起人生理不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3D眩晕症高清且动态多。而斯坦尼康可以让镜头更加平稳,同时出现可控范围内的小幅度抖动,确保了观感同时,可以使用更长时间的镜头安排,给予观众更好的视觉效果。
电影中,库布里克使用了低机位仰拍,同时并没有使用广角,因为狭小的空间给人更强的拘束感。而中焦段镜头更接近于人眼的视觉畸变,可让观众更好地带入视角,增加观者的紧张感。设想一下画面广到左右两边全都是畸形的墙,会给观众造成较差的视觉体验。
而一镜到底的模拟手持摄影,同样加强了真实性,但真实性不是最终目的,库布里克的最终目的是让观众带入摄影机或主角的视角,从而增加片段的惊悚感。
看完了手持摄影在影视行业中的例子,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游戏行业中出现的手持摄影。
运用的最棒的莫过于《底特律:成为人类(Detroit: Become Human)》中开场解救人质的场景。剧情中,丹尼尔挟持了人类小女孩,与主角康纳在大厦天台对峙,周围不断的有直升机飞过,康纳身边埋伏好了带有武装的警察,高压的环境下,两个人站在天台的对话通过手持摄影的方式更加真实,不会像固定镜头一样过于死板,没有表现力,让玩家更像是在玩一部电影。同时也可以吸引玩家关注二人对话的内容,比如主角康纳一直在用谎言试图安抚丹尼尔的情绪。
同样的,用来营造紧张氛围的,还有卡普空著名的《生化危机6(Resident Evil)》
在《生化危机6》的开场动画中,空旷破旧的东欧废墟,主人公用口哨声缓解自己心中紧张的气氛,但周围破败的环境与他的行为有极大的反差,低机位给人一种压迫感,让破败的废墟显得危机四伏,周围隐隐约约充斥着非人的叫声,突然出现的丧尸向主人公发起攻击,一人一尸扭打在一起,玩家的心也随着战斗而更加激动。连续几段的手持摄影,成功地与周围环境相融合,同时结合主人公的行为,更能衬托出情况的严峻。卡普空用一段巧妙的镜头设计,渲染了整个肃杀惊悚的氛围。
其实,无论是手持摄影镜头,还是更加复杂的表现手法,都是为了内容而服务。好的作品不只需要好的画面表现力,作为游戏,作为文化产品,作为数字艺术,所能体现的精神内核更为重要。
本期的镜头语言分析就到这里,希望各位制作人可以尝试着在自己的游戏中运用更多的镜头语言,这里是Joe乔易,下周见
也许下周会讲弧形动态运镜
说到手持镜头和一镜到底,我第一反应想到的是PS4的战神。刚好出了续作,好想玩啊。
说到手持镜头和一镜到底,我第一反应想到的是新出的什么100部最好的电影什么榜单,第一部叫啥来着拍的是女人日复一日的日常,决定去看!(其实也不知道是不是手持镜头,但看截图总有这种感觉
@sdjdasha:说来有趣,很多电影的手持镜头和一镜到底其实都是CG特效……
最近由 方程 修改于:2022-12-10 14:12:30@方程:震惊!手持不是比特效方便吗(难道是嫌弃真手持不稳?
@sdjdasha:CG可以对镜头摇动做后期微调,挺方便的啊。我觉得CG是给穷人用的,实拍是有钱人用的,漫威电影和007电影的近身打斗戏都是CG用到泛滥的;电影《1917》的大型战争场景居然是直接上实机拍摄,反而让人惊讶。话说起来,动作片或战争片的打斗戏里的那种镜头晃动……算是“手持镜头”么?我不太确定……
最近由 方程 修改于:2022-12-10 18:59:10@方程:我找到名字了,是让娜迪尔曼,固定镜头,超级固定!我发现我还蛮喜欢看日常电影,前两天看了不要再见啊鱼花塘(差不多是这个名字为什么都这么复杂啊),大脑泡澡的感觉
@方程:算是的,比方说碟中谍里的部分打斗场景
@sdjdasha:我找到《信条 Tenet》的幕后花絮(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sT4y1A7N8/ ),飞机场美术品仓库走廊的那场近身打斗戏(在电影的45分钟左右)的确是手持实拍的。叫我惊讶的是,居然没有CG后期,那种“被逆时间拳头打中”的特效居然是 纯·粹·的·演技!我一直还以为他多多少少会有用到CG处理动作啊!天哪,诺兰这人,对实拍的坚持,太惊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