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奶油菠萝冻 2024-10-23

    先不说您这个东西是不是原创 好歹排个版行吗 抓下来直接发了吗

    • LWRSCCL169 2024-10-23

      @奶油菠萝冻:发了论文,2021年就写出来了,除了引用的部分(主要是拓展理论用的),应该都是是原创的。

  2. 方程 2024-10-23

    好长……

    前几天首页刚刚看见有一篇提起居伊·德波“景观社会”的文章。德波的批判并没有过时。他也许是个很棒的艺术家,但不是很强的战略家。他那时候建议人们把真实日常生活过成表演艺术,今天的各种日常生活艺术例如短视频、街头戏、脱口秀、电子游戏主播和互联网论辩乃至口述、访谈、对话、论争、抗议等等,恰恰就是今天随处可见的“景观”。如果德波的幽灵还未散去,看见今天的世态,大概是会继续与自己过去说过的话再战一番。

    阿甘本和本雅明的理论也逃不出时间的反讽。展示价值和膜拜价值,本来是想揭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之外尚未被注意的价值剥削,但在今天,这几种“价值”在定义上其实很含混。是膜拜还是使用,更多的是被当做语言学和心理学问题才能认真谈谈,就像《三体》小说系列里要鉴别“谁才是邪教”一样难。20世纪的几乎所有媒体艺术理论都在反讽着自身——这为“引用”式的论文写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如果读者没有读过引文的原文,双引号和注释标记里的资料是否还能“准确表达作者意图”?

  3. LWRSCCL169 2024-10-23

    @方程:应该可以,都是推理结果,应该不存在多重解读,更多的是分享与艺术游戏说相关的一些思想。原来我以为尼采在26岁写下《悲剧的诞生》,提到的神话再临就预示了将会产生的虚无主义精神危机以及对科学的批判就已经很绝了。后面我看了齐奥朗23岁写的《在绝望之巅》才知道就连魔法也可以被重新老老实实的审判,所以这些互相批判矛盾的东西太多了。有些确实没考虑到读者的情况,但不会是些太难理解的东西,只是不熟悉。就连电影《安妮 霍尔》里面麦克卢汉都说,没人可以理解他。

    • 方程 2024-10-26

      @LWRSCCL169:所以我今年开始对拉康精神分析兴趣大增。学生时期我很讨厌弗洛伊德,觉得他全是在说瞎话。后来把他视为文学和艺术评论家,才有所改观。现今我的看法已经彻底颠倒了,弗洛伊德的伟大恰恰就在于他意识到了只有文学和艺术才是最适合理解人类意识的方法论。我学生时期对尼采和弗洛伊德的贬斥,很大程度是因为我学的是理科,受罗素、高斯、哈代、冯诺依曼乃至美国20世纪末的“加州技术意识形态”影响太深,以至于对法国和德国的思想一直带着一层滤镜。

      我很庆幸世界在变。直到我这个年纪了,居然还能刷新世界观,不断地看见以前看不见的东西。

    • 方程 2024-10-26

      @LWRSCCL169:实证主义的危机是很深刻很重要的,牵涉到当代世界很多其他的方面。艾伦·索卡尔在上世纪末写了本书《时髦的空话》,狠狠嘲讽和批评了“法国思想”。如今看来,索卡尔和罗素其实很像,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也是极尽狂妄的傲慢之力,虽然罗素本人写完那书之后很快就因为哥德尔而折了。当下的还有“实证科学界内鬼”布鲁诺拉图尔,和“宫廷小丑”斯拉沃热齐泽克,也许还可以算上“龙虾教授”乔丹皮特森——这几位对他人的蔑视、讽刺和批判,还有学术、文化和政治的多栖定位,都很能反应当下时代的思想危机。如果要搞学术搞科研,就有必要面对这一切,不能抱着某些几十年前的东西拼死保护以求心安。也许五十年后的人回顾现在这几年,会称之为“黄金时代”吧。人并不能预知未来,只能做好当下。

    • 方程 2024-10-26

      @LWRSCCL169:至于孤独,主体的绝对孤独……今天早上睡醒时我突然想起孔子和宰予“三年之丧”那个辩论。有的人骂孔老师说他自恃权威欺凌有才华的学生,有的人骂宰予说他自高自大不理解长辈的意图不同情与自己不同的他者,有的人羡慕他俩师生之间能够有这种“有生产性”的健康辩论……我一直只感到憋屈,没有人在乎“死”这个话题本身,每个人都只关心他自己关心的点,我也一样,我只关心作为形上问题终极关怀的“死”,我也和所有人一样,无人可对话,无人可商量,只能自己一个人读自己的、研究自己的……这种无边无际的孤独,在新冠之后,随处可见。没有任何办法可以解决,没有任何办法可以处理。无能为力,毫无办法。

    • LWRSCCL169 2024-10-27

      @方程:在《疯癫与文明》里,我假设福柯讽刺了物自体,将之类比为在医学从业者的研究对象,没有了神秘性,自然是对尼采悲的反击。在《规训与惩罚》里对于规训的效率功利化,更是和语言游戏说一样的结构,不过足够了。他们相比于尼采那个启蒙年代,也算得上先进了。可以看看《解剖无聊》的界面主义,也挺不错。

    • 方程 2024-10-28

      @LWRSCCL169:在很多人看来,语言就是现代的魔法,语言学和媒介学就是现代的魔法学……弗洛伊德和尼采开的头,本雅明拉康福柯巴特又推了一把,媒介语言学的神话化一路挺进,到现今,有些极端的(新沃尔夫主义)甚至能让人认为说不同的母语的人的思维结构也会有根本的不同。近年以来,齐泽克和特里伊格尔顿这俩唯物主义者居然也开始将思想转向了不可言明的“神秘”。虽然我觉得他们的反应都太极端或太激进,但也不是不能理解他们。魔法从来都没有被祛魅,信仰从来都没有被消灭,只是在21世纪初换成了另一种结构出现。世界被启蒙理性的白日照耀了太久,到处都寸草不生了,也可以理解有人会心心念暗夜的归来、并努力捍卫仅剩不多未被污染的隐蔽角落。

  4. 方程 2024-10-26

    说到机械复制……最近常见的“印签版”,实体书扉页印刷着手写签名的复印。简直意义不明。当今谜之营销太多了。真想逐个逐个搞明白“为什么”,我可能要疯掉。

    最近由 方程 修改于:2024-10-27 00:17:20
    • LWRSCCL169 2024-10-27

      @方程:机械复制,这个话题,可以看看波兹曼的《娱乐至死》,他就谈到印刷术带动了纸张阅读娱乐的兴起,而后被广播和电视等媒介所取代,从而造就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特征的人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也许就和导演剪辑版差不多,这个时代面临的是和以前不同的分工合作方式,以前都是个人创作,现在很多产业都是合作性质的,这种集体主义,以及复制带来的广泛传播度给予大众的急切需要以及被需要,也许就是本雅明想要探讨的。再说深一些,也许就得思考当今机械本身的属性,异化以及人工智能信息科技等,目前讨论更具体喜欢局限于加速、奇点、技术爆炸、反乌托邦这些讨论。

  5. LWRSCCL169 2024-10-27

    @方程:关于死亡,世人大多喜欢持轮回以及灵魂不灭的思想。菲多和灵魂论里,他们都喜欢灵魂的理性成分不灭。尼采在悲剧中用艺术消解恐惧和虚无,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则以永恒轮回和超人来对抗;加缪则用荒谬和对抗来建构生命的秩序,齐奥朗作为更像是野兽般挥霍生命力对抗,维特根斯坦则认为世界毫无意义,意义不应该在逻辑世界之内找寻,而应该在世界之外存在着意义,能说的就说清楚,对于不能说的事情就不要胡说八道,沉默以对,而据说海德格尔则有向死而生,很多说法,甚至每天都在诞生无数的看法,见仁见智。

    • 方程 2024-10-27

      @LWRSCCL169:对的,我对他们的理解大概也是像你说的这样。

      见到你的评论,我想起了另一个问题。就读书和研究而论,“自己一个人”,无人商量无人交流,有可能才是最好的状态。人有摆脱社会交际的欲望,也有摆脱功利主义的欲望,还有自己掌握自己的时间和活动的渴望。所以“书”会更接近避难所和地下室,而不是公民论坛、思想市场或社交平台。实体书店业即使要完,实体书却完不了,因为人还是很需要地下室的——别困死在地下室里走不出来就好。

      当然了——“因为想摆脱功利主义,所以需要地下室”,希望你能看得出这段话里的反讽。细看之下,当今世上的一切都在自我瓦解、自己怼自己。所以陀思妥耶夫斯基、尼采、卡夫卡、弗洛伊德、加缪、黑塞、福柯、拉康、罗兰巴特、维特根斯坦、昆德拉、齐奥朗、塔可夫斯基、史铁生的声音才隔时空传来,回响不止。

      最近由 方程 修改于:2024-10-27 16:32:27
  6. LWRSCCL169 2024-10-28

    @方程:尼采在《悲剧的诞生》里也直指一种不可认知的悲剧主义精神,用酒神狄奥尼索斯迷狂的意向来反对日神阿波罗科学的乐观主义苏格拉底精神,认为追求太阳的旅途注定是伊卡洛斯之殇。福柯则认为幻想小说则是谵妄的理性世界观的成因,而青年时齐奥朗反对用魔法的信仰来为迷茫庇护,这本身就是见仁见智的。至于媒介类和语言类我目前看的不太多,也没什么可说的。

    • 方程 2024-10-28

      @LWRSCCL169:东浩纪的《动物化的后现代》最近出简体版了,另外几本例如《游戏性写实主义的诞生》也快引入了。上世纪末美国和日本对电视的批判一浪接一浪,当初遇见为大众文化辩护的著作例如《文化盗猎者》时,感觉耳目一新。如今,同人亚文化的黄金时代过去了,社交网络的黄金时代也过去了,对同人粉丝文化和社交网络和电子游戏文化的批判要开始了。顺着历史脉络(像福柯那样把这些书当成考古资料一样)看下来,常常会很惊讶发现,他们全部都没有错,全部都没有过时,居伊德波试图打倒的“怪兽”至今仍旧健在,只是换成了另一个模样。一代又一代的理想主义者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各种各样的策略打完一轮又一轮,世界变,怪兽也在变,勇者也在变,战斗永不休止,文化永不终结……想到世界这个样,有时会感觉疲惫,怎么这一切都没完没了的,有时会感觉庆幸甚至兴奋,故事永远有续集,未来可期。

  7. LWRSCCL169 2024-10-28

    @方程:杨德昌说:“电影发明之后,让人类的生命至少延续了三倍。”您这句话真像摇滚乐队刺猬的一首歌歌词:“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

您需要登录或者注册后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