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目前市面上的游戏中主要的3D + 像素的设计风格,根据个人的了解大概可以分为3类:
- 以死亡细胞为例,2D框架,但使用3D模型烘焙序列帧动画的思路
- 以A short hike为例,3D模型框架+渲染与后处理转为像素风格的思路
- 类枪牢的3D框架+2D像素美术资源,或是类似坎公骑冠剑这样的3D资源+2D像素资源的混搭风格思路
这三类思路都各自有其优势与不足之处,而《潮痕》之后决定要采用的风格为第2种,也就是3D+渲染后处理的模式,所以我会主要讲一下开发到现在,个人对于这种思路的一些理解。
正文:为什么项目要换用这种风格?
首先当然是个人喜好:我一直都很喜欢像素风格的游戏,但是又总感觉逐帧sprite动画缺少了点连贯感,所以在有这个想法的时候就想要尝试色块风格的3d转像素,不过当时限于技术力不足阿,也只能想想,最后还是用了最稳的经典2D流程做了个小demo。直到现在才感觉学了点足够将一开始的想法变成现实的知识了。
之后就是一些更实际的原因了,总结下来可能就是懒省事,好白嫖,适合开摆,专业对口这几点。
1.懒省事:《潮痕》预计会有很多动作冒险的元素,以及比较大而复杂的场景,纯2d流程要搞这些事情非常依靠像素美术资源,要是自己做的话怕是全天候肝爆也整不出来多少活。而3D转像素的制作流程,低面的模型效果就能不错,搭场景调场景轻松,物理、碰撞与判定有比较牛顿的方案,不会出岔子,在人物动作方面更是比逐帧画省老鼻子事了。就很适合我这种动下笔就累得要死的懒人
2.好白嫖:私以为这种方式比较核心的价值是让像素风格的游戏真正接入现代3D游戏的制作流程,包括模型,贴图,动作资源等各类美术资源的素材复用,以及3d流程下各种引擎插件的直接利用。打个比方,逛逛unity商城就知道3D的各种资源,插件有多少,人物方面还有mixamo这种自动搞绑定和动作的神器。相教于基本靠手点的传统像素游戏流程,能够利用的资源直接升了个数量级吧大概
3.适合开摆:翻译成人话就是“特别细节的东西做的糙点也没事”。这个就是那种很现实的原因了,因为再怎么说,个人的精力实在是有限,不可能在每个方面都尽善尽美,而这种3d转像素的流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清晰画面的“降采样”,它可以很大程度上掩盖一些细节部分不太完善的地方,例如贴图不细致阿,动作有点扭曲之类的。而且还有一个点,就是比较容易做到不同素材的风格统一——毕竟原本看起来风格差异很大的不同素材,在像素化后可能也就差几个像素点。诸如此类,在细节上不用太追究,就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那些比较重要的部分了
4.专业对口:这算是纯个人的原因。作为一个没系统学习过正儿八经的美术课程的人,那些特别吃美术的流程实在是力不从心,所以只能玩玩着色器了。刚好这一年也误打误撞去做了渲染向的TA,建模和着色器魔法都学了点。而这一流程也比较吃材质与渲染效果,可以提供很多自由发挥的空间
总之,最终选择这种风格,算是脑内想法跟实际情况打了一架出来的结果,感觉应该比一开始的纯2D框架更有可能真正做出想要的东西,不过依然需要一边做一边摸索。
暂无关于此日志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