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特律:成为人类》:停滞的互动电影

作者:奥古斯都鱼丸
2018-06-04
19 4 17

写在前面

本文含些许剧透,请酌情阅读

This is my story

(一)

2038年,美国底特律。模控生命公司是这个时代的宠儿,它们研制发明的仿生人技术高度成熟并大规模量产,让仿生人服务于社会的每个角落,也普及到了每家每户。

RK200作为初代仿生人被模控公司赠送给了行动不便的著名画家卡尔,他被命名为马库斯。在卡尔的儿子沉迷毒品导致家庭破碎之后,马库斯就如卡尔的亲生儿子一般被对待,他可以在家中弹琴,也能得到卡尔在绘画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像人类一样用心思考”,是卡尔对马库斯的期望。

仿生人近乎是作为人类的奴隶而存在的,无论是乘坐公交车,还是在每个需要排队的地方,他们都只能存在于被隔离的区域,以示人类的高贵和造物主的身份。但人类与仿生人的关系依然趋于紧张,越来越多的游行示威抗议仿生人夺走了他们的工作。在大街小巷,总能看到人类毫无理由的对仿生人进行殴打和虐待。

除了日常起居和一日三餐,马库斯还要帮卡尔上街购买绘画所需的颜料。每次外出时,马库斯都将这一切看在眼里,生活在蜜糖罐中的他感到不安,却并不能理解这一切。

(二)

生物组件出现异常,做出程序设置中不存在的行为的仿生人被称作异常仿生人,异常仿生人开始像人类一样思考,拥有爱情并害怕死去。而近期挟持人质、杀害主人、私自逃走的异常仿生人越来越多,一宗接一宗的案件让底特律警方应接不暇,也让模控生命公司为自己产品的名声感到担忧。

原型机 RK800作为本世代的旗舰版本,刑侦仿生人康纳被模控生命公司指派协助警方处理异常仿生人事件,这一次他将与底特律警局副队长汉克并肩作战。曾经前途大好的汉克竟是个沉迷酒精而郁郁寡欢的失意之人,更加棘手的是,他对仿生人有着强烈的抵触情绪。

在犯罪现场,康纳找到了仿生人凶手,却在凶手逃亡的过程中为了帮助汉克脱离危险而放弃追逐。康纳和汉克都对任务的失败感到懊恼,却逐渐开始产生困惑。

(三)

卡拉是 AX400型家用助理机器人,她被陶德带回家处理琐碎的家务活。

下岗出租车司机陶德在妻子离开他之后,开始毫无节制的吸食毒品红冰。喜怒无常的陶德总是无故发火,并开始对女儿爱丽丝进行毒打。对爱丽丝感到关切的卡拉忍无可忍,挣脱了自身程序的束缚,成为了异常仿生人。她拿起家中的手枪,朝着陶德的脑袋开火,带着爱丽丝开始了逃亡的生活。

不幸同样发生在马库斯的生活中。卡尔的儿子因为缺钱买毒品而偷偷潜入家中盗取卡尔的画作,想要阻止的马库斯被对方一阵毒打,却听从卡尔的命令拒绝还手。正当卡尔因过度气愤而心脏病发作之际,警察冲进了屋子。马库斯被陷害为异常仿生人,送进了报废站。

从报废站挣扎着把自己修复的马库斯逃出生天,他决定前往耶利哥——能够给与仿生人自由的庇护所。

(四)

逃亡中的卡拉与爱丽丝决定前往加拿大,但为了越过国境,她们需要得到更多帮助。前方的路途有多少陷阱在等待,又能得到多少善意的帮助,她们并不知道。

一宗又一宗的异常仿生人案件不约而同地指向了一个名字——耶利哥。毫无头绪的康纳却开始陷入恐慌,为什么他会选择救下汉克而不是完成任务?为什么仿生人会大规模出现异常?是否自己也已经成为了异常仿生人?

马库斯已然成为耶利哥的首领,聚集了越来越多异常仿生人的他们开始寻求平权。和平还是战争?站在十字路口的马库斯必须做出抉择。

决心一探究竟的康纳和四处求生的卡拉不约而同地前往耶利哥,三人的故事交织于此。他们各自将如何在一个个事件中做出选择,耶利哥的发展又将如何影响三人的命运,都将构成一场玩家专属的故事。

停滞不前的互动电影

永远处于争议之中

作为曾经推出《暴雨》和《超凡双生》的索尼第一方游戏公司,深耕互动电影品类的法国 Quantic Dream 工作室不可谓不用心:号称513名角色、35000个镜头、74000个独特的动画,游戏的剧本长度超过了2000页,还有510万条代码的《底特律:成为人类》必将是互动电影领域的超级大作。自2016年 E3公布之后,本作出现在各大游戏展会,媒体也从未缺少过它的新闻。

互动电影作为一个独特的游戏形式,一直处于口碑的两极之上。它极大地削弱了传统认知上的游戏性,舍弃了大量的角色交互要素,用极大的篇幅进行游戏内实时演算的过场动画,强调的是通过故事的发展吸引玩家。与其他文字冒险不同的是,互动电影依然需要一定程度的操作交互,无论是行走、找寻物件、选择取向、还是最具代表性的 QTE 战斗,与过场动画配合的同时,可以用交互这一游戏独有的方式极大的增强代入感和演出的震撼效果。

被反对者称为“播片游戏”的互动电影的乐趣主要在三点:和看电影相同的试听官能震撼,交互带来的独特代入感,多种选择取向导致的不同结局。

在经历了《地平线》、《刺客信条:起源》等一系列画面惊人的大作之后,PS4的机能已经难以给玩家带来官能上的更大震撼。僵硬的面部表情和呆滞的对话演出也似乎展现了《底特律》并没有在画面表现上有太过严苛的追求,但保持一如既往的优质体验倒也从来不成问题。

试听体验的中庸尚且令人接受,其代入感的缺失却在体验过程中被无限放大。

核心玩法的桎梏

在操作方式上,无论是旋转摇杆进行 QTE,还是对手柄进行摇晃,其设计本意在于用玩家于手柄的操作尽可能模拟角色于游戏场景的交互——翻阅电子书对应滑动触摸板,拿起物品对应摇杆向上或是抬起手柄,开门则要将摇杆绕半圈模拟转动门把手。初次以这种操作方式问世的《暴雨》尚且遭受了不小的质疑,但至少其对于代入感在操作模式上的探索让人感受到新意。

但这种模式并不经得起推敲。其本质上只是常见的单按键 QTE 的复杂版本(甚至有时需要改变坐姿和手柄的握法才能成功操作),而 QTE 就是一个对玩家反应力和对手柄熟悉程度的检验——它的优势在于快速地提升紧张程度并通过交互提升玩家与角色的共情,并没有更多的操作乐趣可言。就算制作方模拟了这么多行为的交互,玩家的认知却也只能在执行完相对应的操作之后获得(我并不知道开门应该朝哪个方向旋转摇杆,只能在操作完之后意识到自己的操作是为了开门)。

在反应力的基础上增加了操作的要求,在不强调操作的游戏品类中并不是一个改善体验的设计。它作为一个概念被首次包装推出时,无论是话题性还是作品的独特性都能收获不错的效果,但一个不够优秀的体验被多次推出时,不得不让人感到失望。而游戏中依然有多处设计刻意强调了 QTE 的体验,只能感到出戏又疲惫。

难以达成的共情

对话时角色动作的僵硬,选项之间没有彼此联系;除了几个关键节点的选择影响结果,其他的选择都可有可无,这两点无伤大雅硬伤虽在本作中并没有得到改进,也基本算是大家约定俗成能够接受的难点。但题材和叙事方法导致的代入感欠缺,是本作最令人遗憾的一点。

从题材上看,近未来的科幻世界虽不是新鲜想法,但依然需要铺设一个设定严谨的世界观。本作虽披着赛博朋克的外皮,但在场景和世界观的设计却像是一个历史故事,军备竞赛、可能爆发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根据人种设置隔离区、要求平权等等。而在未来科技方面,仿生人得到的设定似乎只有“缺乏同理心”、“不会衰老”、“可修复”等一些宽泛的概念。但根据前后剧情,这些概念还有一些自相矛盾的地方。

在概念和设定都不够清晰的情况下,与角色产生共情就变得更加困难了。既不能知己知彼,也难以以人类的视角去理解一个仿生人所谓的受伤、失忆到底是什么概念,更难以理解仿生人为什么会生病或疲惫。

群像剧的编排方式永远都能吸引不少观众,它通过多角色的分别表达,可以从多个角度来了解一个故事。它最令人激动人心的时刻便是角色的故事线交织在一起的时刻,或擦身而过,或彼此影响,或正面碰撞。当角色一个个走向各自的结局,整个故事将显得极为宏大而又有冲击感。

但群像剧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上帝视角,我们同时控制三个角色的时候,相比起每个角色都能代入其中进行选择,更不如像是为自己期待的结局去进行编排剧本。但游戏从来都不会那么轻易的让玩家走向自己想要的结局,或因操作失误,或因信息提示不全而错过,或因选项没有看懂而点错,种种原因都可能导致玩家的安排变得不可控。

即使沉浸于角色的状态中,玩家也会因为结局与预期不符而懊恼,但尚且能够理解生活的无常来感慨一番;但作为上帝视角去安排结局的时候,与预期相悖的发展只能让玩家大呼上当。选择取向导致的挫败感一直是互动电影对于很多玩家来说不可接受的缺点,但群像剧与选择取向的结合更是放大了这个缺点。

令人感动的抉择

《底特律》将作品的重心完全放在了选择取向带来的多种结局上,其良苦用心体现在很多的方面。

彼此牵制的角色

角色的设计令人印象深刻。三位主要角色分别拥有各自精彩的人生,也与身边的一些次要角色紧密关联。承载着自由精神的马库斯是整个故事的核心人物,他作为箭头人物,在最前端推动着世界的发展方向,他的所作所为也直接影响到其他角色的命运。

并不处于漩涡中心的卡拉向我们展示了仿生人的生活是多么的凄惨和困难。敌意、欺骗和抛弃,在这些令人折磨的故事中,彼此需要的卡拉和爱丽丝却是爱与付出的载体。她们的羁绊让人动情,而她们遇见的各种角色,同样让人为之动容。

一直处于对立面的康纳几乎全程扮演着一个绝对服从的角色,他常常出现在其他角色的故事之后,从压迫者的角度看待并补充着这个故事。他的存在也让马库斯的所作所为有了更多的戏剧冲突,让玩家的选择变得更加纠结于复杂。

次要角色拥有好感度的系统,主角的行为将影响他们的态度。态度会决定接下来的剧情走向,是否有这个角色的参与,是否能顺利推进剧情,都能体现出它的重要性。好感度的存在不同于其他游戏中常见的数值累计,它强化了一些看似与结局无关的普通选项,也拓宽了故事发展的分支。

剧情片段的收集

流程图在每个章节的结尾出现,密密麻麻的树状结构通往每个被解开或尚未解锁的剧情线。即使它被诟病影响了游戏的一体性和代入感,但它或许才是 Quantic Dream 工作室交出的最核心的体验与尝试。

首先,当玩家在观看流程图的过程中,下一章节的加载已经开始了。从这个角度看,其实制作组在如何营造沉浸感,让玩家持续顺畅的进行游戏这方面是做了努力的。简单的看过本章的流程过后,便可略过 loading 的界面直接进入下一章的内容了。

就如 GameSpot 所说:“流程图持续的提醒你在玩游戏,影响了代入感”一般,故事的沉浸感不可避免的还是被它打破了。但当我做出了令人懊恼的错误选择,最终通关时获得了一个不好不坏的结局之后,又一次打开了各章节的流程图,加载进储存点时,我才意识到每一个剧情片段都是那样的制作精良毫不敷衍。

它就像在 RPG 游戏里寻找神器一样,玩家或许应该真正体验的是它在不同选择下看到不同结局的演出。游戏中甚至设置了剧情点数,每解开一种新路线,都可以获得点数,以解锁美术设定集、角色形象以及音乐原声等等。当玩家一次又一次的看到每个选项带来的结果,或许才能真正理解制作组设计的这个游戏世界,看到和平与战争下的不同人性,看到每一个选择都可能导致截然不同的人生路线。

结语

互动电影是各类游戏中的一个重要方向,坚定怀有此信念的我在体验完这款游戏之后同时感到的是震撼与不甘:代入感薄弱的它不是我期待的体验,但它繁多的剧情片段又体现出制作组丝毫没有敷衍的诚意,而且在收集剧情片段的过程确实很有意思,甚至能让人重复获得感动。

但这样的尝试方向是正确的吗?投入翻倍的成本,制作翻倍的内容,玩家依然不可避免的需要重复观看很多一模一样的对话和行为,而这种尝试换来的是游戏内各种细节的缺失和不完美。

或许我们应该更加深刻的探讨一下互动电影和游戏剧情吧。

奥古斯都鱼丸 

春马金鞍,扶醉夜归 

您可能还会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参与此文章的讨论

  1. 无有时代 2018-06-04

    这样的尝试还是值得的,毕竟没人去做,就不知道缺点在哪里,又如何改进。

    • 奥古斯都鱼丸 2018-06-04

      @无有时代:应该说只有他们能得到足够的资金去尝试这种方案,其他的尝试方案不是没有,比如Late Shift,比如量子破碎,都做出了比较大的变化。

  2. 茶多酚 2018-06-04

    《互动电影:成为游戏》

  3. eastecho 2018-06-04

    只玩了 Demo,品质相当不错。但是还没着急玩,时间花在了战神上,刚打完。

  4. MrUp 2018-06-04

    确实,这种游戏形式不应该是互动电影的最终答案,虽然《底特律》已经很赞了。

  5. erufu 2018-06-04

    底特律好玩啊!好玩

  6. Dante 2018-06-04

    底特律已经玩了一段时间,不认同作者关于QTE以及共情上的看法,本作的互动其实真的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随机式的QTE,我玩到目前的所有操作都与真实操作近似,有些时候甚至不需要提示就能本能的做出动作,这个是一般QTE做不到的,说到选择时间短这个问题,其实可以与共情一起说,很多场景的有时间限制的选择也是一种突出紧张氛围的方法,就如同开始的人质救援,现实中只会比游戏里更紧张。场景的营造(各种场景细节),音乐的配合都让我有一种深深的代入感,感觉这件事如同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样。关于流程图,这个确实会影响游戏中的体验,我个人觉得开发商的用意并不是让玩家在游戏过程中不停的去看图,而是在结束时告诉玩家不同的选择还会带来哪几种不同的结局,应该更多的是这样的用意。
    诚然,底特律并不完美,尤其是人物表情这一块(一直感觉康纳就一个表情),但是说停滞的互动电影,可能会误导大家对这款作品的认知,也对这款伟大的游戏不太公平。

    • 奥古斯都鱼丸 2018-06-04

      @Dante:感谢分享。我也提到了它的QTE设计是模仿真实操作的思路,从《暴雨》开始大家都认可这一点。只是我个人而言觉得这种设计并不能足够起到这样的作用。

  7. yummytang 2018-06-14

    从游戏性出发《底特律》 相对来说已经很出色了,但在叙述上剧情存在严重的逻辑漏洞,对人性的解读也太过单一。我只看了完美结局,感觉和《超凡双生》一样,越到后面故事主线越潦草。

  8. 方程 2019-12-07

    即使叙事结构上有过一些有趣之处,我仍然无法接受这个故事……主要是主角卡菈和马库斯,这两人太不讨喜了,简直就像是在高考作文里直接拿出来的样板型人物、就像是为剧情而生的工具人,完全感受不到他们的灵魂。康纳倒是有血有肉,和那两人相比给人感觉完全不同,让人甚至想怀疑这故事剧本原本是康纳单主角后来才改成了多主角群像剧的。

  9. 方程 2019-12-07

    演员演出是否逼真,真的会直接影响到观众的情感投入吗?至少我不觉得。我在《底特律》上的情感投入就少得可怜,卡菈完全就是工具人的感觉;相比而言《超凡双生》的祖迪就可爱得多,甚至,《米诺陶》《红弦俱乐部》《宝可梦日/月》和《异度神剑1》里站桩念台本的木偶人主角也比卡菈和马库斯他俩要可爱得多、细腻得多。

    Quantic Dream 他们太迷信视觉拟真了,尤其是CG动画中的“人类”,他们的执着达到了“花大钱给皱纹建模”的病态的程度。至少,我是觉得他们的钱是用错地方了,表情和动作的拟真对情感的投入其实是没有多大帮助的。

    • 方程 2020-03-04

      @方程:近年以来,“工具人”一词的意思似乎变了。现在的人们大多是将它比作“傀儡”、“被利用的人”的意思,和我在这里的用法完全不同。在我评论的“卡菈完全就是工具人的感觉”一句中,“工具人”指的是plot device,指的是一类故事编剧基于剧情的需要而硬植入的叙事构件(any technique in a narrative used to move the plot forward)
      当时,“工具人”是一个还算不错的通用翻译(对编剧而言,plot device就是字面意义上的“工具”)然而,如今“工具人”已经被广泛用来指代另一个完全无关的概念了,搞得我又不知道plot device在中文里应该怎样称呼了……

  10. 方程 2019-12-07

    说到“互动电影”啊,神海4和TLoU的“那个方向”就蛮让人看好的,连新战神也偷师学艺朝那边走了……

  11. 可问春风 2019-12-10 微信会员

    讲道理,底特律成人这部作品的结尾的确有些令人失望。

    一周目,没有恶意破坏,一切都向着预想的方向进行选择,马库斯直到最后我选的都是和平游行。

    虽然我预想着,结尾必定是人类与仿生人进行和解。但是就 结局来说,美国总统就因为区区舆论压力就决定和仿生人和谈?马库斯就这样率领着一群相信他的人,以人类的舆论为武器,和人类最终决战?只要是个正常人,都不会这么做吧?没有一点后手,仅仅相信人类的善良?

    确实,舆论有时犹如刀剑,可以逼人致死;但是舆论更多的时候,是软弱无力的。你不能指望对着一群恐怖分子说我们要心向善良,我们要团结友爱爱惜生命,他们就会方向手中的枪、立地成佛。

    不过相对来说,ps的手柄所能带给我的互动体验还是非常好的,我并不在乎qte这种表现形式,而且就互动电影来说,底特律成人还是蛮优秀的。

    • 方程 2019-12-11

      @可问春风:poetic justice,这是政治正确文学的通病。令人欣慰的是媒体和玩家都不笨,这游戏的很多毛病早在去年它刚推出的时候就已经被人指出了。

      最近由 方程 修改于:2019-12-11 19:15:20
  12. zerothebest 2020-03-08

    说到底 都是选择啊

您需要登录或者注册后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